《氣候類型復雜多樣》教案?教師資格面試初中地理
初中地理《氣候類型復雜多樣》教案
一、教學目標
1.知道我國五大氣候類型區和五個溫度帶,并能區分其相對位置。
2.概括我國氣溫和降水量的總體分布規律。
3.通過讀圖、析圖等活動,掌握我國氣溫和降水量分布的總體規律,提高讀圖分析能力。
4.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、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。
二、教學重難點
重點:掌握我國五大氣候類型區和五個溫度帶及其相對位置。
難點:我國氣溫和降水量分布的總體規律。
三、教學方法
地圖法、情境教學法、討論法。
四、教學過程
環節一:導入新課
圖片導入,展示圖片:西北沙漠圖、東北滑雪圖、海南椰林海灘圖。提問:大家看到的是我國各個地區的風景圖,為什么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呢?這跟當地的氣候有密切的關系,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國氣候有什么特征。從而導入本節課題。
環節二:新課講授
1.我國五大氣候類型區
【教師活動】展示圖2.24《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》,提問:
(1)我國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?
(2)氣候類型復雜多樣跟我國面積、地形有什么關系呢?
【學生回答】
(1)熱帶季風氣候、亞熱帶季風氣候、溫帶季風氣候、溫帶大陸性氣候、高原氣候和高山氣候。
(2)我國幅員遼闊,南北、東西跨度大,加上地形復雜,高差懸殊等,使我國的氣候類型差異明顯,氣候類型多種多樣,氣候資源豐富。
2.溫度帶和干濕區
【教師活動】展示圖2.25《中國溫度帶圖》、圖2.26《中國干濕區圖》,思考:
(1)溫度帶和干濕區的劃分跟什么有關?
(2)比較溫度帶和干濕區的劃分界線,你能說出哪兩條界線大致重合?
(3)你知道在不同的溫度帶和干濕區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差異嗎?
【學生回答】
(1)溫度帶是根據各地獲得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的,而干濕狀況與當地的降水量和蒸發量有關。
(2)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與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大致重合。
(3)不同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也不相同,如寒溫帶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,而熱帶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(海南島)。不同干濕區的民居也不一樣,如半濕潤區的北方房屋大多是平頂房,而濕潤區的南方大多是坡頂式的房屋。
【師生總結】一個地區的熱量狀況和干濕狀況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。所以每個地區都要根據當地熱量狀況和干濕狀況的特點,因地制宜,合理安排農業生產。
3.我國氣溫和降水量的總體規律
【教師活動】展示圖2.27《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》、圖2.28《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》、圖2.29《中國年降水分布圖》,提問:
(1)我國哪些地區7月氣溫超過28℃?哪些地區1月氣溫低于—24℃?
(2)哪些地區年降水量超過1600毫米,哪些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?
【學生回答】
(1)7月氣溫超過28℃的地區大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,東南丘陵,塔里木盆地等地區;1月氣溫低于-24℃的地區大約是東北和新疆北疆部分地區。
(2)我國年降水量超過1600毫米的地區主要是東南沿海一帶。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主要是西北內陸地區。
【師生總結】秦嶺—淮河一線是重要的分界線,它是0℃等溫線通過的的地方,又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,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,還是800mm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。我國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。
環節三:鞏固提高
【教師活動】展示西北地區、南方地區、北方地區的傳統民居景觀圖,描述不同地區傳統民居的風格特點。
【學生回答】我國西北地區的傳統民居多為屋頂平、墻體厚、窗戶小的“平頂土房”;南方地區則形成了屋頂陡斜、四壁透風、房體高架、上下分層的干欄式“竹樓”、“木樓”等民居類型;北方地區的傳統民居內都有火炕、火墻等取暖設施,并設雙層窗戶。
環節四:小結作業
課堂小結:請學生分享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。
課后作業:回去查找相關資料,總結秦嶺—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。
五、板書設計
相關推薦
- 1
更多 教師資格考試 資格備考 考試大綱 相關文章閱讀
- 《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產》教案?教師資格面試初中地理 2019-12-23
- 《行政區劃》教案?教師資格面試初中地理 2019-12-23
- 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 2019-12-20
- 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《初中地理》試題答案 2019-01-15
- 2019上半年全國教資統考初中地理學科知識與能力試題答案 2019-09-17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